光伏行业正翘首以盼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方案落地 。财联社记者今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 ,备受关注的多晶硅重组“联合体”平台正在筹划中,收购方案具体细节仍在商讨。据悉,目前正在筹划中的“联合体 ”计划成立700亿元左右规模的基金 ,采用百亿资金撬动700亿元的“承债式”收购。
自今年5月首次传出“收储”消息以来,硅料行业的联合“收储 ”方案已筹备酝酿近半年,但至今尚未有官方披露实质性进展 。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 ,尽管具体方案仍未官宣,但这轮由光伏产业链上游主导的产能整合还是间接达成了最初的目标,多晶硅价格较7月低点反弹超50% ,通威股份(600438.SH)、协鑫科技(03800.HK) 、大全能源(688303.SH)等头部企业三季度业绩显著改善,成为光伏主材产业链中首个出现盈利拐点的环节。
四季度是传统装机旺季,但也存在需求进一步减弱的预期,产业链价格能否维稳还存在不确定性。业内人士认为 ,这场由上游发起的供给侧改革能否持续,不仅关系到多晶硅企业自身的盈利修复,也决定着整个光伏产业链能否走出“全链条亏损”的泥潭 。
“收储”方案尚未披露实际进展
近期 ,多个市场信源称,多晶硅行业并购重组方案“呼之欲出 ”。据微信公众号“能源一号”消息,11家多晶硅企业实控人于10月31日在上海开会 ,进一步商讨收储方案的具体细节。
该消息随后得到侧面证实 。当日晚间,多个光伏行业群中流传一张合照,照片中人物包括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协鑫科技董事长朱共山 ,大全能源、东方希望 、红狮、丽豪、南玻新能源 、晶诺等硅料厂商代表,以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和投资人士等。
财联社记者向部分企业求证上述照片的真实性,有企业人士表示 ,确实有相关会议,且是老板本人亲自参加,内容严格保密。
此次重组方案商讨已经历时半年,官方至今尚未披露进展。一位业内人士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时表示 ,客观来看,联合收储在操作层面上有非常多的挑战,最终能否落地、以何种形式落地 ,都有极大不确定性 。
今年5月,首次有厂商提出对存量硅料产能、存货进行类似于“收储”的计划,以这种方式来实现产能的整合。6月的SNEC期间 ,该消息得到进一步证实,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在与财联社等媒体交流时透露,行业龙头企业正在牵头 ,采用“直接出资+债务 ”的模式。
据悉,在当时构想中,该方案为成立一家由专业管理人员运营的公司 ,通过收购实现产能出清和产出可控,再通过利润偿付负债,进而推动行业产能的有序退出 。“未来可能通过股权,或者通过LP等形式 ,参与方真金白银投钱 、还钱。”兰天石表示。
此后,关于硅料并购重组的消息颇多 。7月29日,有行业媒体称 ,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17家多晶硅企业齐聚北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会议。该消息透露收储方案为:由11家多晶硅企业联合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以承债方式收购另外6家企业产能,涉及总产能可能达70万吨。不过,该消息最终未得到证实 。
相比于初期的“6+N”方案(即六家硅料龙头联合对其余硅料二三线厂商发起收购) ,该方案中,收购方企业数量增加至11家。业内分析认为,硅料价格触底反弹 ,利润转好,原先被收购方从行业退出的意愿减弱。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流传的一份计划表中就显示,“收储”计划于9月底完成整合 。但由于实际难度远超预期 ,变数复杂,企业僵持等原因,方案不时陷入停滞。
多晶硅为何能实现“反内卷 ”
尽管收储方案迟迟未浮出水面 ,但从硅料价格走势和企业经营情况看,这起尚未完成的光伏行业史上“最大规模重组”已经取得了成效。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多晶硅)收储平台和方案的细节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标,避免行业陷入持续的系统性亏损中。
从上市公司财报来看,多晶硅已经成为光伏主材环节率先出现业绩拐点信号的环节:协鑫科技光伏材料业务2025年第三季度扭亏为盈 ,录得利润约9.6亿元;大全能源Q3净利润7347.90万元,同比扭亏;通威股份Q3净利润-3.15亿元,是公司自2023年四季度陷入亏损以来 ,单季度亏损最少的一次,环比减亏86.68% 。
价格回升是硅料企业业绩好转的直接原因。在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和严控“低于成本价销售”等因素下,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从7月初的3.47万元/吨一路走高,9月下旬成交均价已达到5.32万元/吨 ,区间涨幅达53.3%;协鑫科技颗粒硅外部含税平均售价为42.12元/公斤,较第二季度的32.93元/公斤显著上升。
目前,硅料环节价格总体呈现维稳态势 。硅业分会在本周报告中指出 ,当前多晶硅市场供需基本面依然偏弱,较高的行业库存及终端需求疲软制约了价格上行空间。预计短期内,市场将在减产落实与政策预期的共同作用下 ,继续维持弱势平稳运行。
对于四季度的经营情况,有硅料厂商人士表示,行业复苏能否持续 ,将主要取决于各家企业对“自律减产 ”承诺的执行力度,以及对开工率的控制情况 。
从市场格局看,由于集中度较高 ,多晶硅环节在晶硅主材产业链一直具备较强的话语权。此轮光伏行业整体亏损始于2023年四季度,而多晶硅的亏损则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价格持续下行,逼近成本线。
而硅料也是最早尝试联合“自律”的环节 。2024年5月 ,当时19家多晶硅厂商于四川乐山商定6月份起降到50%以下负荷。但业内人士称,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及时响应,致使全行业库存仍然积压超30万吨 ,价格持续低于现金成本线。
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后,硅料厂商在持续的现金成本压力下,开始推动联合并购重组计划 。据业内人士称 ,尽管被收购企业诉求各异,但均认同“停止内耗”的原则,愿意配合:涨价则跟涨 ,收购则接受。
“关键是头部企业坐一块商量。行业走势一定掌握在少数几家企业手里,他们能为共同的利益站在一起,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 。
产业链上下游业绩再分化
与光伏上游提前看到“春光”不同 ,中下游的电池组件环节仍在持续承压。据上市公司财报,四家第一梯队组件厂连续多个季度亏损,今年Q3,隆基绿能(606012.SH)亏损8.34亿元 ,晶科能源(688223.SH)亏损10.12亿元,天合光能(688599.SH)亏损12.83亿元;晶澳科技(002459.SZ)Q3亏损9.73亿元,是四家企业中唯一环比增亏的企业。
虽然一体化组件企业均宣称实现同比或环比亏损收窄 ,但数十亿元的亏损依然考验企业持续经营,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再次出现明显的业绩分化 。
三季报披露后,一家电池组件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三季度上游涨价涨得比较快,传导到下游还需要时间,所以组件企业这个阶段(三季度)经营压力更大。四季度是传统旺季 ,且央国企很多集中式的招标中高效组件标段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对未来比较有信心。另一家组件企业人士也表示,预计Q4经营情况会略好于Q3 。
电池组件企业要实现盈利改善 ,核心依然是产品价格回暖。组件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以目前上游硅料和硅片的价格作为成本测算,组件的价格需要上涨至0.8元/W才能实现盈利。
另一家组件企业人士在与财联社记者交流时表示,行业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全链条不亏”:通过降量保价 ,每个环节以销定产、去库存,形成良性循环,这需要长期坚持 。
据企业人士反馈 ,下游企业其实希望多晶硅先突破“内卷 ”。作为产业链最上游且集中度较高的环节,硅料价格与产能的协同机制若能建立,将为中下游环节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样本。
但下游电池组件环节由于参与主体众多 ,效仿上游进行联合并购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在上游价格企稳回暖后,电池组件环节“反内卷”的核心 ,或将落到“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严格遵守行业底线要求,将成为防止行业陷入恶性循环的关键防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 ,组件价格企稳回升的核心是不要竞相降价亏本抢单。即使市场仅有10GW的需求,就以合理的价格供应10GW的组件。当行业竞争的核心从“价格 ”彻底转向“价值”时,组件企业才能走出亏损泥潭,实现可持续发展 。
配资炒股哪个平台正规:中国正规股票配资公司-价格自底部反弹超30% 3股获主力资金大幅抢筹!
网络炒股杠杆平台:国内靠谱股票配资论坛-多晶硅价格反弹 “反内卷”效果如何?
有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吗:网络配资门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 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
股票配资平台十大排名:金色配资门户网-兴业证券回应与华福证券合并传闻:控股股东不存在筹划传闻所称事项
上海杠杆配资2024年: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优势-多晶硅价格反弹 却遭分析师泼冷水 为什么说涨势可能只维持一两周?
沈阳配资平台:全民配资股票平台-训练成本大降超九成!阿里开源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 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