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二维码
2025年07月09日 jskeusjl123 股票低息配资 2 0

  “开工日子不好过 ,不开工日子更难过 。 ”华中地区一位锂电材料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行业多数企业被低价竞争裹挟着前进,熬着 、不折腾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从前几年的“卷产能”到如今的“卷价格” ,锂电行业正在经历大肆扩张后的阵痛期。当产能闲置、价格不振、利润下行等副作用扑面而来时,“反内卷 ”已成为行业共识 。

  多数受访人士认为,锂电行业破局需内外共同发力。从短期来看 ,依靠市场调节 、政府引导加速落后产能出清是当务之急;放长远看 ,通过技术创新升格竞争维度,以硬实力破局才是王道。

  行业陷“内卷”困局

  锂电产业链价格持续磨底,直逼成本线 ,业内企业普遍遭遇生存困境 。

  “价格太低了,接单越多可能意味着亏得越多;但若为了维持利润率不接单,又将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现金流吃紧 。”前述锂电材料厂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公司开工率不足30%,只求能够覆盖日常运营的成本支出 ,能够“活下去 ”就已经很好了。

  “内卷 ”背景下,锂电行业利润大幅缩减。Wind数据显示,锂电池产业板块104家上市公司中 ,去年有65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超60家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 。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锂电行业的“内卷”主要体现在低价竞争 ,而价格“内卷”的背后是前几年行业产能激进扩张留下的后遗症。

  过去几年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锂电行业成为热门投资领域,业内企业及跨界玩家纷纷涌入 ,各地纷纷上马产能。如今,前期投建的产能逐步释放,而市场增速却开始放缓 ,供需格局生变,“卷产能 ”逐步向“卷价格”过渡 。

  “前几年新能源产能”大跃进“,与各地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 ,争相扩大新能源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有一定关系。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最疯狂的时候,部分地方政府对锂电项目的补贴力度甚至超过项目投资额 ,导致企业扩产计划往往大于实际市场需求。

  “现在行业整体‘僧多肉少’,市场永远不乏低价订单,你不卖自然有别人卖 。以价格打动下游客户、撬动市场份额或许是最有效的方案。”前述锂电材料厂人士表示。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看来 ,行业“内卷”侵蚀利润 ,企业在没有足够利润支撑的情况下,自然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甚至会以降低品质的方式来节约成本 ,这不仅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更会导致下游客户逆向选择,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破坏行业整体诚信度 。

  产能加速出清

  面对锂电行业现状,多个行业协会在近期发布倡议,呼吁业内企业“反内卷 ”。

  今年6月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池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倡议电池行业强化产业链协同,建立协调机制;聚焦质量提升 ,应将竞争重心从“价格比拼”转向“质量和创新比拼”;坚守安全底线,共筑产业根基;强化自律监管,共护行业生态。

  针对锂电行业短期供需错配的情况 ,加速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被认为是最直接的方案 。

  去年11月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曾就锂电行业“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发出倡议,其中一条主要的倡议内容便是建立行业落后产能有序出清机制 ,优化优质产能布局 。

  “目前锂电行业‘反内卷’的方式主要为有计划地减产限价,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难与锂电材料价格的大趋势对抗。”盘和林表示 ,个人认为,消除“内卷”最终还需要通过部分产能退出的方式,比如对低效率的锂电企业破产清算 ,或者并购重组,来达到供需平衡。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认为,已经建好的产能 ,阶段性减产或可解燃眉之急,但一旦价格有所上行,减产的产能后续又能马上“复活 ”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 。“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调节机制 ,有序引导低效落后产能彻底退出市场,同时放缓新建产能节奏,在行业洗牌中加速格局重构或许更为有效。 ”

  积极的信号是 ,目前行业扩产普遍偏向谨慎,部分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前期规划产能的必要性,并对扩产计划进行调整或终止。

  今年4月 ,欣旺达决定终止“欣智旺智能硬件宁乡综合生产基地项目”及“珠海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二者计划总投资额分别为20亿元 、120亿元 。

  金浦钛业 、中核钛白、普利特等诸多跨界玩家也根据新能源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相继叫停前期规划的锂电项目。其中普利特宣布终止的湖南浏阳30GWh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 ,此前披露总投资额约102亿元。

  据墨柯透露,目前地方产投平台入局锂电行业也越发慎重,在项目投资前都会进行全面的市场摸排和周密的投入产出测算 ,做到胸有成竹才会下场 。

  除依靠市场自主调节外,政府层面的引导也同样重要。“希望政府能够充分发挥‘有形之手’调控作用,根据现有行业产能及企业自身情况 ,‘全国一盘棋’地统筹考虑 ,在锂电项目审批阶段就进行筛选和区分,避免盲目投资,从源头上遏制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 ”前述锂电材料厂人士表示 。

  “不卷价格卷价值”成为共识

  如果说产能出清是企业迫于市场压力的被动选择 ,那么技术创新则为企业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推动行业竞争维度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 ”。

  近一年多来,多位行业大咖就“反内卷”发声 ,呼吁行业回归初心。

  2024年6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公司不做价格竞争 ,要做价值竞争 。行业如果要比赛的话,就要比技术创新,比技术能带来的长期价值 ,比安全性和可靠性 。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去年3月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锂电行业应该回归到最本质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要去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

  在2025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也表示 ,技术创新才是解决行业“内卷”的法宝。

  “技术迭代能够从产品性价比方面对竞品形成降维打击 。从目前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技术指标领先的产品议价能力更强,毛利水平往往更高。 ”墨柯表示。

  当前 ,各大电池厂争相通过技术 、工艺或结构创新,打造明星单品,构建参与市场竞争的“护城河” 。

  宁德时代近年来持续推出神行、麒麟、骁遥等系列电池产品 ,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宁德时代预计,2025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公司LFP 、NCM产品中的出货占比将从去年的30%~40%提升至60%~70%。

  亿纬锂能则押注大圆柱路线,46系大圆柱电池已于2023年量产装车 。截至2025年2月中旬 ,公司大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超3.13万台,单车最长行驶里程达到18.5万公里以上。

  国轩高科在公司2025全球科技大会上一口气发布六大新品,其中G垣准固态电池突破续航与安全难以兼顾的行业瓶颈 ,以300Wh/kg的能量密度,将纯电轿车的续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以上。

  材料环节的技术工艺也在持续推陈出新 。正极材料方面,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受市场热捧 ,富临精工、龙蟠科技等企业频获电池厂大单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负极材料领域,具备快充性能的负极产品需求旺盛,拉动业内企业出货量提升;电解液端 ,新型溶质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更契合未来高性能、宽温度和高安全的锂电池发展方向,正逐步引领行业新潮流。

  “锂电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通过新技术虽然能够抢占先发优势 ,但红利一般维持不了多久,这就倒逼企业持续不断地‘卷’研发。”张金惠表示,从头部厂商的布局来看 ,半固态及固态电池方向是必争之地,这将决定下一轮行业排位赛的座次 。

  当然,一切技术创新都需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开展 ,相关标准也在持续完善中 。2025年,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已正式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实施 ,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

  “高安全及高性能是锂电池的一体两面 ,离开安全谈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后续标准一旦执行,行业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升,落后产能出清也将进一步加速 。”前述锂电材料厂人士说。

  (本系列完)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你可能想看:

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