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二维码
2025年11月14日 jskeusjl123 股票小额配资 4 0

  当市场的聚光灯聚焦于沪指4000点拉锯战之际 ,ETF阵营却悄然传递出谨慎信号:进入11月 ,多只新成立的ETF并不急于建仓,而是以“低仓位 ”姿态陆续公告上市,有的权益仓位只有区区一成 ,有的几乎空仓观望,在上市日前才迅速将仓位打满。

  “冷静 ”的ETF与火热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背后传递出机构投资者对于当前市场的态度趋于审慎 。与此同时 ,为应对市场波动与风格再平衡,“均衡配置”与“哑铃策略”正重新成为机构配置的核心思路 。

  新ETF建仓按下“慢速键 ”

  进入11月,前期成立的部分ETF开始陆续上市交易。

  11月13日 ,华夏基金发布华夏中证光伏产业ETF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根据公告,华夏中证光伏产业ETF将于11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截至11月11日,该基金的权益仓位(股票资产)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33.19%。根据基金合同 ,基金投资于标的指数成分股及备选成分股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90%,且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33.19%的比例,离上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

  事实上 ,华夏中证光伏产业ETF的权益仓位在近期公告上市的ETF中并不算低。根据近期发布的公告 ,于11月14日上市交易的嘉实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ETF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显示,截至11月7日,其权益仓位为19.99%。同样于11月14日上市交易的易方达中证卫星产业ETF ,截至11月7日的权益仓位仅为10.02% 。

  此外,数据显示,已于11月13日上市交易的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截至11月6日的权益仓位为11.20%;同样于11月13日上市交易的华宝中证港股通信息技术综合ETF ,截至11月6日的权益仓位为16.34%。

  更有ETF处于或接近于零仓位。根据公告,已于11月13日上市交易的国联安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截至11月6日的权益仓位仅为0.06% 。于11月11日上市的兴业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 ,截至11月4日的持仓还没有股票资产,99.99%的资金都是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该基金的募集期为10月13日至10月24日 ,即募集结束后超过10天仍未建仓。

  近期公告上市的ETF中,仅南方恒生科技ETF权益仓位较高,该基金于10月24日结束募集 ,将于11月17日上市交易 ,截至11月10日的权益仓位为64.28%。

  机构谨慎态度凸显

  通常情况下,被动指数基金为迅速跟踪标的指数,会快速完成建仓 。然而 ,近期公告上市的ETF在建仓上则表现出明显的谨慎姿态 。

  2021年,证监会曾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3号——指数基金指引》,主要是在产品注册环节 ,强化管理人专业胜任能力和指数质量要求;在产品持续运作环节,聚焦投资者保护与风险防控,强化产品规范运作;加强与证券交易所自律管理的协同 ,提高监管有效性。

  上交所和深交所则配套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自律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指数基金开发》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业务指引第1号——指数基金开发》,要求指数基金在上市交易前,基金管理人应当确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符合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的约定。即指数基金应在上市前完成建仓 。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基金均在公告中表示,基金处于建仓期之中,在上市首日前 ,基金管理人会确保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和基金合同的有关规定。不过 ,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距离正式上市交易日往往仅几天时间,这一时刻仍维持不高的仓位,可以体现出基金经理相对谨慎的态度。

  近期 ,沪指在快速冲上4000点后高位波动,反复震荡展开拉锯 。市场风格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科技板块在前期交易拥挤度高企、海外科技股回调背景下延续调整 ,而“反内卷”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三季度业绩边际好转的新能源和周期板块开始表现亮眼。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后续行情或以时间换空间。在此背景下,机构已从前期较为激进的态度 ,转向相对谨慎,不仅被动基金建仓节奏放缓,一些主动管理的基金也通过加大分红等方式 ,表达了同样的态度 。

  均衡策略重回机构视野

  事实上,在三季度市场大举上攻的态势下,“均衡配置”“哑铃策略 ”等关键词被暂时搁置在一边。近期 ,不同于三季度机构偏爱科技成长 ,相对均衡的策略重新回到机构的视野中,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配置的主要思路,哑铃策略则成为均衡配置的核心策略。

  广发基金投顾认为 ,从历史数据来看,如果三季度成长风格表现比较好,那么四季度向价值风格切换 ,历史上发生的比例相对较高 。当前市场更像是风格的一次“再平衡”,而不是彻底的“切换”。年底资金的避险情绪确实会让红利策略更受关注,但科技成长的长期逻辑依然坚实 ,只是短期受到交易拥挤度较高的影响,处于震荡调整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比较实用的投资思路就是哑铃策略:一端配置红利资产,另一端保持对优质成长资产的关注,等待后续市场轮动的机会 。

  华夏基金也表示 ,可以考虑增配红利高股息方向的品种 。如果投资者有多余仓位 ,可以考虑逢低介入科技成长类资产,以行业主题ETF或双创类宽基ETF的形式,本着哑铃组合配置的理念 ,中长期持有。

  港股配置思路同样如此。华泰柏瑞基金表示,可能会有不少投资者在追逐科技成长板块的热潮中,忽视权益底仓配置的重要性 。港股红利类资产虽然不比科技板块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成长弹性 ,但市场“锋利的矛 ”总在变化,追求细水长流,或许才是不可替代的长期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你可能想看:

评论

精彩评论